
模具產業又被稱為“工業之母”,其發達程度直接關乎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據估計,模具工業的產業帶動比例大約是1:100,即模具產業發展1億元,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100億元。
作為中國模具之鄉的寧海,擁有模具相關企業2000多家,模具技工3萬多人,從業人員5萬人左右,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模具生產基地”和“中國模具產業基地”。模具產業,是我縣最具特色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推動我縣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我國模具行業發展態勢良好,全年銷售額超過1900億元。我縣模具行業順勢而為,產能和銷售業績增速明顯,全年全行業產值突破100億元大關,正式進入百億產業行列。
寧海模具為何能品牌長青?是哪些因素為寧海的模具產業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本報從集群發展、平臺建設、人才培育、企業服務和品牌打造五個角度,探尋模具產業發展的“寧海路徑”。
集群發展:產業配套完善 技術創新領先
發軔于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的寧海模具,周邊可謂群雄環伺。黃巖的塑料模、北侖的壓鑄模、余姚的精密塑料模、慈溪的家電模、象山的鑄造模都在業內享有盛名。相比較而言,我縣的模具類型更加完整,產業更加集聚,競爭、合作和交流,讓企業之間發生集群效應,共同實現技術創新。
注塑模具中的方正、第一注塑、雙林、大鵬、躍飛;沖壓模具中的震裕;熱壓成型模具中的南杰;壓鑄模具中的榮華;橡膠模具中的建新趙氏、興亞……可以說,中國模協所列的十大類模具,除了粉末冶金模具、玻璃模外,寧海均能生產。
宏偉成套、三林模架、久生模鍛、志信熱處理、飛馬刀具、大雅精密、精超蝕刻、錦華汽車檢具……在產業高度集聚的帶動作用下,我縣從模鋼、模胚、模架、透氣鋼、鍛造、熱處理、表面處理直至模具檢測、激光修復等配套產業鏈已十分完善,行業內部形成了成熟的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產業配套的能力在國內同行處于領先地位。
2017年,我縣模具企業繼續保持了強勁的發展態勢。方正、第一注塑、震裕、雙林等模具行業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金輝、瑞元、現代等中堅企業發展勢頭良好;金晟、日太、禾世等行業后起之秀上升勢頭明顯;德科、宇升等單位在市場產銷兩旺的推動下,都在尋找更大空間以釋放產能;力合、吉海、佰利等外協加工配套單位,也在騰籠換鳥,采購各類高端設備以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與2016年相比,我縣規上模具企業增幅明顯,達12.3%。
經過幾代模具人艱辛卓絕的探索和實踐,我縣模具行業已經擁有豐富的技術積累和產業底蘊。目前各大重點模具企業均建立了研發中心,擁有模具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國家級產學研基地2個、院士工作站3個、重點骨干企業6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省級工程技術中心10家。
2017年,我縣模具企業在技術和研發方面,又收獲了一系列沉甸甸的榮譽:華寶、南杰、益首等5家模具企業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方正公司企業研究院被評為省級企業研究院;瑞元、現代、大鵬、宇升等單位的工程技術中心晉升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宇升公司的高光雙材質項目、建欣公司的定子拼塊高速沖模項目、雙林公司的安全氣囊蓋皮紋放電項目均順利通過浙江省首臺套項目考評。
平臺建設:打造多元平臺優化發展環境
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是做強我縣模具產業的有力保障。2001年,我縣開始建設中國(寧海)模具城,目前已建成廠房40萬平方米,共有600余家企業入駐,并建成研發中心、檢測中心、人才培訓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熱處理中心等六大公共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為進一步解決部分模具企業的空間發展瓶頸,2013年,寧海縣政府與寧波工投集團合作投資建設寧波模具產業園區,園區位于寧海三門灣新區,整體規劃面積1500畝(其中一期404畝),項目總投資32億元(其中一期總投資約8.5億元),打造一個集開發、制造、加工、產品檢測及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產業平臺。2014年,寧波模具產業園區成為國家發改委的產業服務平臺引導資金項目。2016年,園區被列入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國家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單位,是寧波首家入選國家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單位,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模具”為主導產業的試點單位。
寧波模具產業園與中國(寧海)模具城形成優勢互補,讓各種類型、規模的模具企業都找到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2017年,寧海模具城商貿區項目穩步推進,招商工作有序展開,各企業產銷形勢普遍向好。寧波模具產業園區在第一期租售利好的推動下,園區第二期(B地塊)建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占地385畝,將與一期形成整體性與互補性,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無縫鏈接,快速營造模具制造產業氛圍。2017年10月,寧波市經信委公示了11個寧波市(第一批)特色產業園認定名單,寧波模具產業園名列其中,這是我市唯一一個以“模具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特色產業園。
人才培育:培養一流人才形成人才高地
2017年3月29日,寧海縣職教中心與寧海模具協會、寧波模具產業園、寧波方正汽車模具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寧海縣模具校企聯盟”合作協議,成為寧波市首批服務“中國制造”2025校企聯盟單位之一。該聯盟集模具高素質技能型創業型人才培養中心、模具企業員工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中心、模具產品研發服務中心、模具產業信息服務中心四大功能于一體,通過產教融合,致力于培養一批模具產業實用型、技能型、創業型人才。
寧海模具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寧海的教育事業。三十多年來,我縣職業教育共為社會培養了近8萬名高素質的技能人才,其中模具行業30%從業者均為各職業學校培養。為了更好地服務寧海的模具產業,各職業學校對模具及機械加工制造類專業實行錯位發展,職教中心、一職高、技工學校分別重點建設模具制造與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造型、機電加工等三個發展方向的專業。
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近年來,我縣探索建立了一套由政府、學校、企業和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參與的“四方聯動”工作機制,通過政府搭平臺,引進第三方專業機構;企業提需求,量身定制實訓管理體系;學校轉方向,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實現人才培育的交融互補,不僅加快了本地技能人才集聚,也縮短了技能人才培養周期、提高了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2017年5月,我縣職教中心代表隊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數控綜合應用技術比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實現了數控技術類賽項的“五連冠”——寧海,已經不折不扣地成為我國模具產業的“人才高地”。
企業服務:成立模具協會服務產業發展
2017年2月20日,寧海縣模具行業協會舉行第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除了縣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到會指導外,中國模具行業協會武兵書會長和一汽大眾公司高管也在大會上作了主題發言,分析了國內外模具發展形勢及主機廠對模具企業的新要求,讓參會的模具企業代表受益匪淺。
寧海模具行業協會成立于1998年,多年來一直發揮服務、協調和監督作用,為會員單位提供培訓、參展、考察、宣傳等全方位服務,成為促進寧海模具企業交流合作的一支重要力量。2011年,該協會被縣民政局評為5A級行業協會。
作為一個社會組織,寧海模協2017年的工作內容非常豐富:向用地緊張的企業提供廠房轉讓、租賃信息;為相關單位牽線搭橋,妥善解決采購信息不對稱問題;組織成員單位負責人參觀深圳、上海等地的10余家模具企業,邀請外地模具企業來我縣開展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共同分析模具人才培養、模具價格競爭等熱點難點問題;為解決“用工難”問題,組織開展了4次校園招聘活動,50家單位在廣廈學院、西科大、成都工業學院等5所院校集體亮相,積極動員學生前來寧海發展……
成立于4年前的寧海模協的晚間沙龍交流活動,先后為相關企業解決了工業用地緊張、人員招聘、法律風險防范、技術難題解決、設備采購、外協加工管理等問題,已經成為協會會員了解模具行業動態、學習模具新技術、交流管理新理念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僅2017年,就舉辦了33次交流活動,成為寧海模具對內團結和對外宣傳的一張靚麗名片。
品牌打造:創建出口示范區 弘揚“模具文化”
2017年12月,寧海縣出口模具質量安全示范區順利通過寧波檢驗檢疫局專家組的考核驗收,成為浙江省首個出口模具質量安全示范區,受到了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寧海模具”,已經成為質量可靠的代名詞。
隨著出口模具示范區創建成功,我縣模具產業的質量基礎更加扎實,面向企業的模具檢測、人才培訓、信息服務、產品展示等服務平臺功能更加健全,落戶寧海的全國首家模具行業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出具的檢測報告已獲30多個國家多邊互認。
隨著我縣模具產業產品升級和市場拓展,各大企業越來越重視品牌建設和推廣。2017年,我縣模具企業多次組團參加國內重要模具展覽會,進一步提高了寧海模具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寧海模具的發展模式也吸引了眾多政府機構和模具協會前來取經學習。2017年,寧海共接待了香港模協、臺商協會、西科大、成都工業學院等10余家單位的交流考察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寧海模具”并不僅僅代表著寧海本土的模具產業,在全國各地,有大量的寧海人創辦的模具企業。2017年,我縣外出創業的模具人成立的春秋電子公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既為“寧海模具”贏得了聲譽,也為寧海模具企業樹立了榜樣。
為了給在外創業的寧海模具人搭建服務平臺,近年來我縣陸續舉辦了多期天南海北寧海模具人鄉情交流活動,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寧海模具人在這個平臺上共同分享經驗、交流信息,帶動了寧海模具品牌的整體提升,加深了天南海北寧海模具人之間的濃濃鄉情。
寧海模具如今已經走過了近60年的歷程,在此過程中,寧海形成了獨特的“模具文化”,無論是企業家的精神風貌還是一線員工對工匠精神的詮釋,都已經成為寧海模具產業的文化積累和發展底蘊。寧海模協近段時間正在抓緊制作寧海模具宣傳片,這是寧海模具產業向歷史的致敬,也是為了創造更加精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