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指定鏈接:http://www.hmzlh.cn/s/id/702.html 2025年12月3-5日,由中國電子學會、日本精密工學會和韓國機械工程師協會聯合主辦的"中日韓液冷創新應用交流會"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會議以"綠色算力·協同創新"為主題,吸引了來自中日韓三國的200余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參會,共同探討液冷技術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趨勢。**液冷技術發展的全球背景與區域特色**全球數據中心能耗已占電力總消耗的3%,其中冷卻系統能耗占比高達40%。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0年全球數據中心用電量將突破3000億千瓦時。在這一背景下,歐盟已率先提出《數據中心能效指令》,要求新建數據中心PUE值不高于1.3;美國能源部也設立了"數據中心冷卻技術研發專項"。相比而言,亞洲地區在液冷技術應用方面呈現出差異化發展態勢。日本憑借其在精密制造和材料科學領域的優勢,開發出了世界領先的微通道液冷板和相變冷卻技術。東京大學與NEC合作研發的"超薄型液冷服務器"厚度僅為傳統機架的1/3,能效比提升40%。韓國則依托三星、LG等電子巨頭,在浸沒式液冷領域取得突破,其研發的環保型氟化液已通過國際環保認證。中國液冷產業發展呈現出"應用驅動、多元創新"的特點。據中國電子學會統計,2024年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已達120億元,年增長率超過60%。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推出的全棧式液冷解決方案已在金融、電信等行業規;瘧谩V档靡惶岬氖,中國企業在單相浸沒、冷板式等主流技術路線之外,還創新性地開發了"相變-液冷混合系統",在超算中心建設中表現優異。**交流會核心成果與技術創新**本次交流會設立了主論壇和三個分論壇,共發表技術報告32篇,展示創新成果18項。在主論壇上,日本東京工業大學中村教授團隊展示了其研發的"納米流體冷卻劑",該材料通過添加碳納米管,使導熱系數提升至傳統冷卻液的3倍,且具有優異的絕緣性能。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則分享了其在"兩相浸沒式冷卻系統智能化控制"方面的突破,通過AI算法實時調節冷卻液流量和壓力,使系統能效比提升25%。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偉在主題演講中系統闡述了中國液冷技術的"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階段(2020-2025)實現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第二階段(2025-2030)建立完整的產業生態;第三階段(2030年后)引領國際標準制定。他特別強調:"液冷技術不僅是散熱方式的變革,更是數據中心架構的重構,將推動服務器設計、芯片封裝等全產業鏈創新。"在分論壇環節,中日韓三方企業達成了多項合作意向。日本住友化學與中國中科曙光簽署了"高性能冷卻液聯合研發協議";韓國SK電訊與阿里云就"邊緣數據中心液冷模塊標準化"建立合作;三菱電機、海爾和LG電子宣布成立"東亞液冷產業聯盟",共同推進關鍵部件國產化進程。**應用案例與經濟效益分析**會議期間發布的《中日韓液冷技術應用白皮書》顯示,三國在液冷商業化應用方面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日本NTT建設的"大阪液冷數據中心"采用間接式冷卻方案,PUE值低至1.08,年節電量相當于5萬戶家庭用電;韓國NAVER的"綠色AI數據中心"使用定制化浸沒式系統,服務器密度提升4倍的同時,噪音降低至35分貝以下。中國案例尤為引人注目。國家超級計算濟南中心部署的"泉城"液冷超算系統,采用相變-液冷混合技術,使整機效能比提升18%,年減少碳排放12萬噸。華為為工商銀行打造的"全液冷模塊化數據中心",在保持99.999%可用性的前提下,占地面積減少60%。據測算,若中國現有數據中心30%采用液冷技術,年節電量將超過300億千瓦時,相當于三峽電站年發電量的1/3。**標準共建與產業協同**標準不統一是制約液冷技術推廣的重要因素。本次會議的重要成果是啟動了《東亞液冷數據中心技術規范》編制工作,由中日韓三國標準機構共同參與。該規范將涵蓋冷卻介質性能、系統設計要求、安全評估方法等關鍵內容,預計2026年發布試行版。在產業協同方面,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需要建立"材料-設備-系統-服務"的全產業鏈合作機制。日本在精密加工和特種材料方面的優勢,中國在系統集成和規模應用方面的經驗,韓國在電子設備和自動化控制方面的專長,可通過優勢互補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會議決定在青島設立"東亞液冷技術創新中心",作為常態化合作平臺。**未來展望與挑戰應對**盡管液冷技術前景廣闊,但與會專家也指出了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冷卻液環保性問題、初期投資成本高、運維體系不完善是制約技術推廣的三大瓶頸。針對這些問題,會議提出了"三步走"解決方案:短期(1-2年)通過政府補貼降低改造成本;中期(3-5年)建立回收處理體系解決環保問題;長期(5年以上)完善人才培養和技術標準體系。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提出了"液冷+"的創新理念,即將液冷技術與余熱利用、邊緣計算、AI運維等新技術融合創新。日本提出的"液冷服務器供熱系統"可將廢熱用于區域供暖;中國分享的"AI+液冷智能調控系統"可實現能效動態優化;韓國展示的"微型液冷邊緣計算節點"為5G應用提供了新思路。**結語**本次中日韓液冷創新應用交流會不僅展示了三國在液冷領域的技術成果,更重要的是建立了常態化的合作機制。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液冷技術作為綠色算力的關鍵支撐,其發展已從單純的技術競賽轉向生態共建。正如大會主席王教授總結所言:"當東京的精密制造、首爾的電子工程與北京的系統創新相遇,必將催生改變行業格局的力量。東亞地區的技術協同,將為全球數據中心綠色發展提供新的解決方案。"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技術合作條款的深入實施,中日韓在液冷領域的合作有望成為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的典范。下一次會議將于2026年在韓國釜山舉行,屆時將重點討論液冷技術在AI算力中心的大規模應用?梢灶A見,這場始于散熱技術的創新對話,終將演變為重塑數字基礎設施的產業革命。
官方指定鏈接:http://www.hmzlh.cn/s/id/702.html
2025年展會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e書在線:“電子樣本專業推廣,“展會信息”搜索發布。 戰略合作伙伴:浙江省泵閥行業協會 溫州金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浙ICP備15011510號-1